English

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
2000-05-16 来源:光明日报 李忠杰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的新总结,是对我们党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新形势下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根本性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和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包括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向新世纪,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好组织和领导作用。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我们党都不断面临着走在时代前列还是落在时代“后列”、领导时代潮流还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严峻考验。我们党要永远保持先进性质和生命活力,就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走在时代前列,首先就要走在生产力发展的前列。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力替代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力让位于先进的生产力,如此循环往复,进而带动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带动上层建筑的变化,以至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历史性发现,第一个就是唯物史观,它揭示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个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的剩余价值,它揭示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唯物史观的发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结论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正是对生产力作用及其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决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历史使命;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对共产党人的全部活动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并最终决定着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首先,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基于和顺应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要尽最大努力推动和促进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发展,都是要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手段解脱旧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第二,共产党人把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因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原因。社会主义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就是因为它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巩固,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组织的构成成份及其先进性,也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它的基本特点,都是由生产力的进步性质所决定的。第四,共产党人的各项政策正确与否,归根结底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

正因为如此,共产党人的历史命运,始终紧紧地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方向联系在一起。什么时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就与时代进步的方向相一致,就能对历史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就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就能具有百折不挠的力量,就能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中国共产党成立近80年来,之所以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就,之所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动,其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新的生产力形态会不断出现,而旧的生产力形态也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代表生产力,还不是一般地代表静止不动的生产力,而是始终代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方向,代表具有先进性质的生产力。只有始终站在先进生产力的前列,才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质。所以,先进性对于党来说,不是一时一地的要求,而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要求。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以注意,不可有任何的自满和懈怠,不可有任何忽略和遗忘。当然,在世界的不同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很不一致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来要求发展中国家,并以此衡量我们这样处于比较落后经济环境中的共产党的活动和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所坚持代表的,只能是中国这样一个范围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同时,作为主观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我们也应该瞄准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力求尽快赶上比较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落后不要紧,关键是我们并不甘于落后。只要始终瞄准先进的水平和方向,我们就始终有前进的动力,就能尽快推动中国的生产力实现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先进的转变。

领导完成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

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在我们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我们党的领导及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首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要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优越性,就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根本和首要的位置上。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逐步取得优势地位。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面临着更为紧迫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邓小平一贯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他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1页)“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一个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就必须始终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坚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发展生产力,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全党所作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9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9页)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要求,同时,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不发生较大战争的情况下,都要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中,国内外不断地出现一些风波,但每次我们党都清醒地把握住局势,及时排除“左”和右的干扰,牢牢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没有离开这个中心。面向新世纪,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仍然要扭住这个中心不放。

第三,坚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重要而紧迫的发展自己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住经济建设不放,都是要使中国尽快发展起来。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还明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称为“中国的发展路线”。加快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加快发展,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加强我国国际地位的需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冶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既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也是整个社会、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发展。

不断解决生产力发展中的新课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文明在升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形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生产力的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所有这一切,都向我们如何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向我们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课题。坚持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紧密结合我国以及世界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认真研究和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首先,研究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改进生产力的配置,进一步提高工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是要立足于提高现有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为此,针对手工劳动仍较普遍、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情况,要尽快完成由农业国向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工业化国家的转变;针对小农经济式的孤立、封闭与地方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情况,大力加强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合理配置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尽快提高社会化的水平;针对计划经济遗留的弊端和相当程度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循环,并扩大这种循环的空间和时间范围;针对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很不平衡的状态,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继续鼓励发达地区和领域向生产力的更高水准发展,同时加快落后地区和领域向先进生产力的转变。

第二,关注和研究世界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最新趋势,根据这一趋势提出我们的对策。我国生产力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因此不可能按世界生产力水平衡量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但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应该是赶上和超过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尽管我们暂时还无法位居前列,但我们的方向、路径应该与最先进的生产力要求相一致,我们的各种政策、措施都要有利于赶上和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趋势,抓住机遇,瞄准目标,力求在可能的领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抢占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争取在某一个或一些领域取得较大的突破,形成最新型的高科技产业,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生物经济、环境经济等新型的经济形式,争取在某些领域与发达国家同步前进;要根据世界市场的供求状态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大力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包括培植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舞台的拼搏中,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

第三,深化改革,建立起能够促进生产力较快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相应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和配套。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发展和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改革价格、流通、金融、财税、保险、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体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应该发挥好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始终走在改革的前列。

第四,研究世界和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最新要求,制定和实施最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生产力各要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认真研究和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使生产力能按照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组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战略,如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科教兴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等等。对这些战略或国策,我们要继续坚持,并不断解决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抓紧研究和实施一些新的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战略。按照中央的决策,我们要抓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按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全面的要求。三个“代表”各有侧重,紧密联系。从生产力这个“代表”来说,要代表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要组织和领导好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加强和改进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使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都能切实承担起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忠实代表的责任来。

首先,在全党加强“三个代表”包括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的教育,深刻理解作为社会主义中国执政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和按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对于党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我们总体上是清醒的、正确的,但在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一些时期,也有不清醒的时候。清醒,路线、政策就对头,生产力就有较大发展,人民就比较满意;不清醒,路线、政策就会出问题,生产力发展就不顺利,人民就有意见。经过不断的探索、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认识已经清醒了。这是宝贵的,对于未来21世纪的发展,也是至关紧要的。这种清醒的认识要继续保持下去。只有始终清醒,才能在未来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真正当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第二,牢牢坚持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党,同样首先要搞清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目标,要求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在此基础上,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面向新世纪,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这些目标和指导原则,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党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精神。根据这些目标和指导原则,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不能离开党的基本路线,更不能违背党的基本路线。要在全党的思想上、行动上以及各方面的政策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作用。

第三,认真学习和研究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党治国理政、领导经济建设、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于搞革命,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行家里手。对于搞建设,早在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就大力倡导学习新的本领和知识。后来确实学了不少,也取得了很多经验。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学得还不够、不透彻、不深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对于经济建设的领导水平大大提高。但是面对新世纪,面对世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知识、能力都有跟不上的地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领导和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如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场又一场巨大的博弈。它需要有开阔博大的眼光和胸襟,需要有运筹帷幄的谋略和艺术,需要有挥洒自如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需要有敏捷快速的工作和应变效率。所以,要真正当好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按照新世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把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工作组织好,领导好。

第四,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大力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干部队伍,为我们党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供组织上的保证。邓小平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8页)21世纪是知识加速积累和加速更新的世纪。谁掌握了最新的知识,谁能够更好地运用最新的知识,谁就能赢得竞争,赢得未来。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当好“三个代表”包括当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不仅是全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干部的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